时代至新 初心依旧——李晓琛

栏目22018-12-10


前段时间在家看《梁家河》这本书,发现我没有看过的章节部分有许多潦草的注记,虽然是很淡很淡的铅笔痕迹,但我一眼就认出是父亲的字体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父亲在孙子中午休息时候才抽身阅读,因为小孩子睡觉很轻,容易被惊醒,父亲在阅读注记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的,一边瞅一眼孩子,一边翻看梁家河,所以才有了那潦草的字迹。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我对父亲说,“您白天看孩子辛苦,这本书您晚上慢慢看,我不着急。”谁知父亲脸一沉:“这么好的一本书,我就是嫌你看的慢,我带孩子都能挤出时间,你可不敢当小事去学习啊!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啊!”  

     是啊,习总书记曾说过:“不要小看梁家河,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。”梁家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?知青插队那个年代,这里山梁家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?知青插队那个年代,这里山大沟深、土地贫瘠,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,辛辛苦苦一年,打下的粮食还填不饱肚子。就在这样一个生产生存环境都极为艰难的地方,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,并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、融为一体。有这样一件事,1974年1月8日,时任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,在《人民日报》看到介绍利用沼气的文章后,“很兴奋”,这是他第一次知道沼气这种东西。1974年7月,在习近平带领下建成的第一口沼气池产气点火,这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。他回忆当时的细节时说:“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。一直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,但是就不见气出。哎,很奇怪,怎么回事?最后的原因找到了,就是那个导气管堵塞了,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喷粪啊,满脸是粪。”就这样,梁家河逐渐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煤油灯时代。重温习近平的梁家河记忆,帮助我们铭记中国梦的出发点,“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。”

说到中国梦,今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“厉害了,我的国”这部电影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就是贵州平塘深山里的那一口“大锅”。说起这个工程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,在1994年的中国,哪有可以建造的技术条件?它需要的12亿的成本就更是不用说。然而,有这么一个人,怎么都不肯放弃,每天带上煮鸡蛋和咸菜,在贵州的丛林深处翻山越岭,走遍了卫星图上的300多个窝凼,没错,这个人就是我国“FAST之父”南仁东先生。再比如,西藏的那位女村官,为了说服她的扶贫对象能够搬迁,几经波折所有事情落下帷幕,然而在记者面前她却忍不住哭了出来,说:“我才25岁,在家乡25岁都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,我却没有成家,村民不理解我的心,我都不明白该怎样办了。”是啊,因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支持,好心得不到理解,不管换作谁都会悲哀。  

昨天夜里,经过书房我看见父亲正在认真仔细的擦拭他的军功勋章,郑重的放在《梁家河》这本书的旁边,端详许久。我没有打扰父亲,习近平15岁走进梁家河,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;父亲18岁走进中国版图大西北的山沟里当兵,服役20多年无怨无悔;南仁东让“中国天眼”睁开了眼睛、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“蓝鲸2号”是我国的定海神针,等等还有许多的中国故事,就这样发生在一个个朴实、真实、平凡的人身上。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却书写着共同的初心,那就是用实际行动反复诉说着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”

时代至新,初心依旧!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困难和变化,习近平总书记守住了初心、无数个像南仁东先生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守住了初心、无数个像我父亲这样的革命军人守住了初心。作为一名党员,生逢新时代,身处追赶超越的黄金发展期,我们比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有更多的理由、更好的条件不懈奋斗、干事创业。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当年“六点上山,天黑才歇”打坝神车沟的奋斗精神,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,在实干担当中增长智慧才干,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,在服务人民、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中激情创造,实现人生价值!

作为第一代陕航人,在当前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,需要我们秉承梁家河精神,始终牢记使命,坚持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结构、努力打造我省航空支柱产业的决策部署,把为民造福的初心、追求真理的精神、埋头苦干的作风、攻坚克难的意志贯穿始终,惟有如此,才能不负重托、才能拥抱陕航集团的未来,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,有力带动航空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,为陕西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做出应有贡献!

我要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

全部评论